傅文俊专访
傅文俊专访
采 编:曹大林
艺术家:傅文俊
地 点:大印图片
时 间:2010年7月
曹大林:您的作品从《退场》到《退色记忋》再到《万国园记》等系列,无论在艺术主题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一定的跳跃性,这些作品之间有何种内在的联系性吗?
傅文俊:拿《退场》系列作品为例,在此一系列作品中我借鉴了老照片的视觉效果,描绘了废弃的锈痕斑驳机车、工厂等形象。我把这些被艺术化和历史化的工业景观作为撰写现代工业文明这一城市历史的记忆素材。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拆迁和工厂废弃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然,我所关注的并非这些机车、工厂在经历了漫长的使用之后,被更先进的设备所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这一事实,而是借此表达我对挽留历史记忆的强烈诉求。《退场》系列作品本身成为一种记忆范本从而抵抗遗忘的妥协。这种重绘历史现场的艺术手法也是《情节》、《从何而来,从何而去》、《国计民生》、《秋的守望》、《退色记忋》、《大隐》、《遗留》等系列作品的主线。我通过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或者运用把当下切入到历史之中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我的很多作品本身都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例如《南非、凉山》系列中的许多场景都已经不存在了,都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而《十二生肖》与《万国园记》中对历史的关注,我之前都有阐述。所以,不难看出,历史与当下、记忆与遗忘的博弈一直是我作品的主角,无论我采用何种题材,这一主角都未曾离场,只是每次出场的角色不同而已。当然,历史只是被文字描述为不同版本的故事,我们不可能找到唯一一部真实的历史版本,只能找到各种版本的历史解释,我的作品就是个人化、具体化的对历史所持的真实感受的表达。至于作品所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是根据我想要表达的观念以及画面效果而决定的。
曹大林:不难看出您的作品无论是早先的《退场》、《街坊邻居》,到现在的《走过场》,都运用改变色调、肌理、拼贴并置等等手法。这些手法是您一直坚持主动性尝试的结果。请问您怎么看待摄影的主动和被动问题?
傅文俊:纪实摄影单纯的抓拍、纪实在今天已经趋于没落,原因是观念的兴起,艺术家不再是被动的去记录,而是以更加主动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也就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家们不再只感兴趣于对生活中有意义的瞬间捕捉,而是更多关注如何通过影像媒介来解构现实的文化层面上的思考。影像艺术从复制、揭示、纪录、到再现、表现是一个实质上的跳跃。当影像艺术表现艺术家的观念时,影像就已超越自身原本的客观与纪录的特性,进入到由相对被动的记录到主动的表达阶段。由此而言,作为艺术表达语言的影像在某种意义上已不是单纯的影像作品,它们可能是影像与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各种艺术媒介的结合,甚至是数字三维的影像艺术。当代影像艺术的“观念性”实验,一方面,将影像作为表达某种观念的语言工具,而非记录的工具,用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图,那么这其中的艺术家的观念表达就融入了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另一方面,将影像作为一种切入当代艺术、文化有效的载体和媒介,开始与本土叙事相结合并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叙事的整体语境之中。这些年来我一直致力与“主动”摄影,希望在不断的实验与尝试中拓宽摄影的领域。
曹大林:但是,您的这些主动性的尝试,例如图片的后期处理,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宽泛意义上,只要以相纸输出的图像,人们往往都称其为摄影。但是大量后期处理往往使得拍摄的图片面目全非,这些貌似纪实其实似是而非的作品,是不是应属于图像的范畴而非摄影?您觉得对技术的追求会不会影响到作品艺术性的表现?
傅文俊:的确,我的很多作品都进行了后期处理,但不同于许多摄影艺术家,他们往往与专业的电脑设计师合作,设计师担任着后期制作的任务。我的作品的后期处理都由我自己操作,并且自己使用图片输出设备。究其原因是我把摄影作品的拍摄、制作、输出等环节都看作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我认为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确保作品观念表达的准确性。当代影像创作在今天的中国、包括世界范围,都出现了自觉运用电脑技术、摄影技术,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方式。它们为在今天的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也意味着更加的主观和主动。照片不是对现实的翻译,作为一种认识、记录工具的摄影,只是帮助我们用一种特有的方式认识和记录客观事物。拍摄对象与角度的不同以及呈现作品方式的不同,都影响着摄影作品观念的表达。我使用后期制作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我认为高技术不过是维持影像诚实性和观念性的条件,它可以强化作品的观念表达,并可以除掉影响艺术理念准确表达的干扰因素,从而使自由的观念设想得以实现。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潮流和趋势,我用具体的实践来表达一种姿态,也是进一步推动传统摄影和当代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当代的文化、社会、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表达的结合,这样艺术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和意义。所以,我觉得传统摄影与当代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增强摄影艺术性的展现。当然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技术的层面要求,重要的还是摄影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曹大林:您被称之为观念摄影艺术家,但是您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纪实摄影为主要的艺术语言,例如这次展览所展示的两组作品。您是怎样理解观念摄影的?其在您的作品中又是如何展现的?
傅文俊:摄影的客观性与观念性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摄影从某种角度来说都具有观念性,因为摄影需要选择,有选择就有观念的存在。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真正区别,其实是客观性与观念性在作品中孰轻孰重的区别。虽然我的作品中运用了纪实摄影的手法,因为纪实摄影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它可以维持最基本的客观现实从而增强表现主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传达自己的观念才有其实际的意义。但我的作品并非以记录、见证客观现实为主要目的。其实,纪实与否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你使用的摄影语言与观念表达之间的契合度。所以,我通常在运用纪实手法的同时,在摄影性中注入艺术性,把机械复制与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并针对我所关注的问题来进行个人创作。
更多文章
-
傅文俊受邀参加2021文艺复兴艺术双年展并荣获“米开朗基罗之大卫”视觉艺术奖
2021年7月1日-10日,傅文俊数绘摄影综合媒介作品《到处看看I》受邀在2021文艺复兴艺术双年展上展出,并荣获双年展授予的“米开朗基罗之大卫”视觉艺术奖。展览现场2021文艺复兴艺术双年展由意大利世界艺术学院文化协...
-
傅文俊驻地艺术创作参加展览《为那不勒斯而狂》
展览海报2021年9月3日,展览《为那不勒斯而狂》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蛋堡”举行,展览由那不勒斯大区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门支持举办。艺术家傅文俊以那不勒斯为灵感创作的综合媒介作品《涌动的岩浆》和《重...
-
中华网·文化:傅文俊艺术作品《休克》参加联合国展览《全球对话2020》
《全球对话2020》在线展览现场2020年9月21日,由UN75-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主委会与F.99和IKONOSPACE联合举办的在线展览《全球对话2020》正式上线。中国当代艺术家傅文俊的综合媒介作品《休克》从众多候选作品中...
-
新华社:数绘摄影开创者傅文俊作品展在重庆开展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7月1日电(记者沙青)傅文俊作品展今日在位于四川美院黄桷坪校区的坦克库感觉艺术空间展出,呈献了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殊途同归》《食色》《问茶》《红场》六个系列36件作品。“数绘摄影”是傅...
-
国际艺术网站“每日艺术杂志”:一丝怀旧——傅文俊的艺术
作者:RomaPiotrowska概要: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艺术家的灵感与知识、直觉与思考、感性与理性相互交织其中。国际艺术网站“每日艺术杂志”试图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切入傅文俊的艺术世界,从他多年来的艺术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