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后工业艺术》创作手记

发布时间: 访问量:6



  《后工业艺术》观念摄影80x100cm 140x175cm 2014

  文/傅文俊

  当工业时代来临,艺术家依旧固守手工时代价值,反对排斥声不绝于耳。因此,整个现代主义,艺术家一方面承受工业时代到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则坚持以关于手的最高形式对抗生活当下。一百年后,工业时代没落了,后工业时代终于来临。但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又处处可见对工业时代的怀念之情。

  这样说来,艺术家仿佛总是念旧的。

  往昔丑陋的红瓦砖墙与青灰色混凝土建筑再不是不合时宜的刺目之物,少了冰冷,多了柔情。那些残存排放废气高耸于城市的烟囱,反被追认为工业时代供人凭吊的纪念碑。到今一代,人们对工业时代的印记已大为改观。尤其艺术家,他们更是专门找寻废旧厂房“栖居”,名“后工业loft”,一时竟成潮流。人们昨日所反对竟成今日所怀念,此中错位令人愕然。

  Part 1 从“画室”到“工厂”

  就情感来说,人们是与时代错位着的。其实不止于此,对艺术创作之手法来说亦是如此:现代主义时期正是工业化如火如荼之际,艺术家却秉持并坚守手工创造的“独创性”,并将其作为主要部分,以其对抗工业时代带给人的“异化”;但在后现代来临之后,艺术随之发生改变,“独创性”和“手工业”价值被颠覆,其首先在语言上的改变就是采用到工业时代的“量产”而为“选择”、“复制”等手法,并将其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

  当代艺术再往前走,正是借鉴发展了工业时代“分工—协作”的作业方式。如今时代,当代艺术家已经可以制作体量巨大、耗时耗力的作品,而这对于现代主义时期靠“单打独斗”起家的艺术家是不可想象的。但反过来说,艺术中关于“手”的部分却也愈发边缘,在群体集合的艺术创作中“观念”愈发凸显出来。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解放,但更是对“艺术家”身份的“重构”。这时代艺术家更像是导演、策划人,他们以“观念”来指导艺术的实施。于是乎,这时代艺术家摇身一变做了“工厂主”、“经理人”。也正因从“画室”到“工厂”的转变,艺术家有更多闲暇时间来从事艺术交往、艺术传播,他们之中许多人也真实成为了“艺术明星”。

  不得不说,正是工业时代之精神催生出当代艺术和新一代的艺术家。

  Part 2 “拆”与“建”的对峙

  黄桷坪,这个艺术与工业共同构筑的地方。而因为四川美术学院,它在整个中国显得不一般。提到此地,两尊大烟囱已成地标建筑,即使在山城重庆也极为显眼。不知从何时起,它入了画,成为艺术家膜拜”之物。就在今年,两只大烟囱停掉了,并极有可能要在城市改造中拆除。它的去留,赞成拆除者有之,反对拆除者亦有之。而对它的保留,更本质乃是对于人们既往记忆之保存。

  存在或消失,仿佛都有其必然性,在现实中也都说得通。而从另一方面也正折射出另一问题,即:现代性与传统性共存之矛盾和艰难——我们整个民族何曾不是沦陷于“拆”和“建”的循环怪圈之中呢。而当许多消失许久之物,又作为城市文化被“复兴”出来,这样的事例其实不在少数。对于二者之折衷,一种兼具新与旧的共存,正在现实中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

  后记:

  拆除黄桷坪两尊烟囱,我心中也还不免有些伤感。我知道一定有些东西已经植入到了我的内心,它们之于我,已非身外之物。出于种种感慨与思索,我创作这件《后工业艺术》作品。作为逝去时代、消失景观,无论现实是否得以存留,它终是以艺术的方式延续下来了。

  傅文俊

  1955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自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及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成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摄影师,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曾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JACOB K. JAVITS 展览馆、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周、日本东京美术馆、横滨美术馆、香港大会堂、阿联酋迪拜文化艺术中心、泰国曼谷艺术中心、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云南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展。

  2009年获日本AJAC国际艺术家邀请展国际金奖,2011年《他心通》系列作品获第14届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国际金奖,2012年《幻化》系列作品获第15届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国际金奖,油画作品获得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迪拜呈现“国际金帆船奖”。2012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等国际奖项,2013年获第35届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金奖,获第19届法国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大展国际金奖,《游戏》系列作品获第16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国际金奖。2014年《图腾II》系列作品获第36届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杰出艺术成就奖”;第二届阿根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金奖。2013年《万国园记》系列作品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展出。

  作品曾被今日美术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国华亚艺术基金会、上海非艺术中心、《新周刊》、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美国职业摄影家协会、世界艺术家协会、阿联酋迪拜文化艺术中心、美国阿尔多•卡斯蒂略画廊(Aldo Castillo Gallery)、美国肯尼迪家族、第二届阿根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等知名机构和藏家收藏。


更多文章